Friday, February 15, 2008

家家有本幸福經~親子篇:管教的藝術‏

你侵犯孩子的權利了嗎?
文/黃美湄(學前教育雜誌主筆)

學前教育雜誌 2007/11/20 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,通常也是我國發表一年一度各類人權指標的時間。距離1997年台灣首度進行兒童人權調查以來,今年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。但是談起孩子的權利,大人們往往仍會困惑甚至反彈:「孩子乖乖長大就好了,幹嘛還要爭什麼權利?」也有人覺得,比起以往的年代,孩子已經是夠幸福的,如果還要強調孩子的權利,豈不是要讓他們爬到頭頂上,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! 兒童的權利,爸媽和老師有正確的觀念和理解是最重要的。

(攝影/楊惠民) 小心錯誤觀念誤導孩子 輔仁大學兒童家庭學系講師謝友文是長期關心兒童福利的學者之一,他強調,兒童的「基本權利」與成人的「基本人權」是相同的;兒童的「特殊權利」,則是針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,及兒童應受到特別照顧、保護等考慮,是屬於兒童專有的。 很多時候,爸媽並未意識到自己想法作法欠妥當。舉個例子來說,社會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孩子因獨處而發生意外的傷痛事件,這就是父母在照顧上疏忽了年幼孩子還不夠成熟,即使看起來聰明又靈巧,但畢竟獨處時的應變能力還是不夠的,大人原本就應該善盡保護的責任,不要心存僥倖。如果真有生活難題,無法負起照顧責任,也要積極尋求社會救助體系,讓孩子再安全無虞的環境長大。 爸媽缺乏人權觀念,不僅可能直接做出對孩子不利的事情,更會將錯誤想念與作法傳給孩子。

例如,爸媽從小不在意孩子的財產權,孩子的觀念相對也容易偏差,上幼兒園時可能會擅自將學校物品或小朋友的物品帶回家,不認為有什麼不妥。這些錯誤觀念有時影響自身,有時影響身邊的人,在人際互動上造成惡性循環。 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,就是對寶貝愛的承諾。

(攝影/楊惠民) 考驗爸媽的「人權」常識 想想看,身為大人,你知道下面這些事情和孩子的權益有什麼關連?

1.若能預知胎兒的性別,就可決定生不生下他。
2.管教時,將孩子關在房裡或鎖在門外,不准自由進出。
3.手足之中,長得好看又聰明的孩子,爸媽當然會比較疼愛。
4.孩子是我的,我愛怎麼對待他,別人管不著。
5.孩子生病了,看醫生費時又費錢,買成藥吃一吃就可以了。
6.孩子的玩具是爸媽買的,轉送別人不需經孩子同意。
7.出門到附近買一下東西,把孩子放在家裡沒關係。
8.為了孩子的將來,小小年紀送出國當小留學生是值得的。
9.孩子年紀小,買給他的書籍玩具有趣就好,材質不必在意。
10.幼稚園不是正規教育,上上停停無所謂。

以上10種想法或行為,你是贊同?還是反對?其實這些事件的背後牽涉到的權益分別是孩子的1.生存權2.人身自由權3.平等權4.人格權5.健康權6.財產權7.父母保護權8.家庭成長權9.消費權10.受教育權。你的判斷和行為都正確嗎? 了解「兒童權利」的內涵,是尊重及保護兒童的第一步。爸媽可以先認識每種權利的精神,對照日常生活行為就能逐漸熟悉。 ․

生存權:孩子有權獲得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,以維持生存。例如,免於飢餓。 ․姓名權及國籍權:出生後應辦理登記,取得姓名及國籍。例如,不用不雅綽號嘲笑。 ․

人身自由權:孩子身體的自由不能受任何人侵害。例如,不能體罰或威脅。 ․平等權:所有兒童一律平等。例如,愛護有特殊障礙的孩子、不輕視新移民。 ․人格權: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,尊嚴及權利應該受到尊重與保護。例如,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或附屬品。 ․健康權:凡是有礙孩子身心的因素,都應努力排除。例如,不讓孩子吸二手菸。 ․

受教育權:每個孩子都有接受適性教育的權利。例如,提供好的上學環境。

․隱私權:孩子的個人私事,有不讓人知道的權利。例如,個人資料不任意曝光。 ․消費權:孩子保有交易時被公平對待的權利。例如,不提供孩子低劣的商品。 ․財產權:孩子的財產不論是個人獨有或與他人共有,都不得任意侵奪。例如,不隨便沒收孩子的東西、不擅自拿取孩子樸滿的錢來用。 ․

父母保護權:孩子由父母所生,有權受到父母妥善的照顧與保護。例如,不因虐待或疏忽造成傷害。 ․家庭成長權:孩子需要愛與了解,家庭是最重要的生長環境,孩子有權在家庭中成長。例如,父母即使感情不睦或離婚,也要妥善安排孩子的成長環境。 其他權益還包括:獲得營養、居住、娛樂及醫藥服務的受撫育權;遇到問題,有優先受到保護與救濟的優先受救助權;有遊戲及從事休閒活動的遊戲權;未達適當年齡前不應從事工作的童工工作權等等。想要瞭解更多,可以參考內政部兒童局網站。

家家有本幸福經~親子篇:管教的藝術

◎口述╱林朝富 撰文╱劉純吟
社會變化得很快,孩子的思想行為也變化得很快,快得讓家長受不了,讓老師們束手無策。
在我成長的過程中,爸媽只要給我一個眼色,我就知道該怎麼做,但是現在不一樣了。

◆打不屈服
記得和兒子最激烈的一次爭吵,是在他念國三的時候。當時,他非常叛逆,也愛頂嘴,不管跟他講什麼,他永遠有各種理由反駁。他最愛聽西洋饒舌歌曲,乒乒砰砰,聽得我頭皮發麻。
隔天就要段考了,他卻把音樂開得震天價響,半躺在沙發上,我忍不住大聲斥責他:「音樂轉這麼大聲,真的看得下書嗎?」
一回頭,發現他站了起來,雙手握拳,瞪大眼睛說:「我就是要這樣才讀得下!」
身為父親,我怎能忍受孩子挑釁的態度,「你現在這種姿勢是要跟我打架嗎?」我問他。
他生氣地衝回房間,「砰」的一聲,把房門重重關上。
那時,我已失去了理智,拿著雞毛撢子就衝進房間。
他立刻識相地起身,伸出手,把頭轉向另一邊。那種倔強的態度實在讓我忍無可忍,便開始動手打他。
見他不哭也不求饒,我心裡出現一個聲音:「今天不打到你哭,我就輸了;我一定要打到你哭、你求饒才行。」
我把他扭出房門,要他雙手撐在走廊的牆上,開始沒命似地打他,每打一下就罵一句:「乎你死!」
那天,他穿著一條短褲,不久,雙腿就布滿一條條鞭痕,不僅紅腫,還流出些微血絲。我轉而抽打他的小腿,這時候,終於聽到哭聲了,是太太和女兒的哭聲。
太太跑過來護衛他,我冷冷地對她說:「我在教孩子,你不要管,他才國中而已,就管不了,以後怎麼教!」
女兒也哭喊著:「爸爸,求求您不要再打了!弟弟,求求你趕快說對不起!」女兒一邊求、一邊哭,他卻默不出聲,彷彿事不關己。
打累了,我把雞毛撢子狠狠摔在地上,進他房間拿出了他的書包,用力地往門口一甩說:「你有種就給我離開這個家!一輩子都不要回來!」沒想到,他真的穿好衣服,繫上鞋帶,拾起書包,背著就往外走。我氣不過,衝出去又把他拉回來揍了一頓。

◆主動道歉
晚上,我根本沒心情吃飯。躺在床上,雙眼直望著天花板。心想著: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?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?明天,我要怎麼面對兒子?要不要跟他道歉?哪有父親跟孩子說對不起的?……一整夜,翻來覆去,輾轉難眠。
清晨五點多,半睡半醒之際,我看見房門被推開,兒子走到床前,跪下來放聲大哭:「爸爸,對不起!」我趕緊下床,緊緊抱著兒子,勇敢地告訴他:「爸爸對不起你。」
站起來的瞬間,我猛然察覺,孩子已經長大了,不但比我高,連肩膀都比我寬,而我卻只會拿大人的權威去壓制他。我為前一天的行為感到很後悔,不解自己為什麼要發瘋似地打他?真的是「打在兒身,痛在父母心」啊!
見他傷痕纍纍,我去拿了一瓶碘酒說:「爸爸幫你搽藥好不好?」他說:「不要,現在搽會很痛。」
夏天是穿短褲校服,我只好建議他改穿長褲去上學,他點頭說:「好。」
當他背起書包,離開家門那一刻,我望著他的背影,忍不住又掉了一次眼淚。
我心裡想,昨天的他是如此叛逆,今天怎麼會主動來道歉?太太為了解決我的疑問,從兒子房間拿出一封信,上頭寫著:「親愛的兒子,你是我們的唯一!爸爸媽媽永遠愛你,不論你犯了什麼錯,爸爸媽媽永遠會原諒你!媽媽求求你,找個機會跟爸爸說對不起。」
簡單幾個字,敵過我用棍子傷害了彼此。
回想過往,仍感到懺悔不已,真的如同證嚴上人所言:「孩子不是反對父母的教導,而是反對父母教導的方法跟態度。」

◆愛的智慧
上了高中,兒子依然沒有放棄他喜歡的熱門音樂。但,我已經懂得怎麼包容、接受,我跟著他聽饒舌歌曲,試著去了解那些吵鬧的音樂。
有一天,他要我幫他向學校請兩個小時假。我問他要做什麼?他拿出一張CD說:「我想去參加這位饒舌歌手的簽唱會。」
聞言,我心裡雖不同意,但想到一味地反對,只會造成反效果,於是,就幫他寫了一張請假單。第二天,他興高采烈地告訴我:「爸爸,謝謝你!老師已經准假了。」看著他臉上綻放的笑容,我想,這或許是個對的方式。
簽唱會那天,我告訴他:「爸爸今天請了一天假,陪你去參加。」他不解地問我:「我自己去就行了啊!不用您陪啦!」
我告訴他:「你只請兩個小時假,搭公車會來不及上第三節課,我載你比較快。」
到了西門町,離預定時間還有一小時,隊伍已經排了五百公尺遠。我們等了很久,一點動靜都沒有。我走到前面,問清原委,主辦單位說:「已經發出三百個號碼牌,簽完這三百個,歌手就要走了。」
我穿越人群,告訴兒子這個消息,他不相信,我又陪他走了一趟,確定之後,他非常失望地回到他用書包占的位置。
我請兒子看看隊伍中的青少年,他們鋪著報紙,有人躺在地上睡覺、有人在抽菸、有人在打牌……我摟著他的肩膀說:「兒子呀!你不希望自己就是其中一個吧?」
他默默無語,背起書包說:「爸爸,您帶我回去上課好了。」到了學校門口,要下車那一刻,他回頭對我說:「爸爸,您放心好了,以後我不會再做這種傻事了。」
從那時候起,我知道孩子對我產生了信任感,因為他知道我們是「同國」的。
和孩子有了更多共同話題,也讓我更加確信,用愛心與耐心陪伴孩子,才是「愛孩子的智慧」。

上了大學,兒子開始用電腦創作饒舌歌,還將我常聽的北管音樂拿去搭配。那時,剛好新聞局在徵選歌曲,沒想到竟被選為佳作,得到了五萬元獎金。
二○○五年,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有一百五十個樂團報名參加,兒子組的團「拷秋勤」榮獲前十名,受邀上台演出。
表演當天,由於沿途塞車,我和太太開了四個多小時才到貢寮。現場只有我們兩個人是「LKK」,年輕人都穿著比基尼、泳褲,兒子站在台上就像個指揮官,請台下的人舉起右手,大家就跟著舉右手,跳左陪兒子看喬丹打籃球、看王建民打棒球,從不了解到逐漸熟悉,我左邊,大家就跟著跳左邊,那時我才了解年輕人的精力要這樣發洩。
後來,新聞局想錄製一片專門收錄年輕人創作的CD,與國外作音樂交流,兒子有兩首歌被收錄在其中,讓我們感到很驕傲。
成長過程中,兒子始終不放棄他的興趣與理想。如今,他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碩士班,雖然依舊熱愛樂團,但也同時擁有好成績,讓我們感到很放心。
我暗自慶幸,還好當時轉變了想法,改變了對待的方式,化解了我們親子間的衝突,而不是掉進不可自拔的漩渦。
每個人都是在為人父母之後,才開始扮演這個角色、學習其中的奧妙;愛,不代表了解,所以更要用心陪伴。試著去了解孩子的行為,那麼,在親子關係上,「雖不中,亦不遠矣」。
《幸福密碼》同理心就是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。